自然的萧声,绮丽的道家诗词
来源:观道吟风公众号 发布日期:2019-05-20 00:04
道教是历史悠久的宗教,富含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,以及哲学精神高度,道家的诗词也充分体现了道家的精神境界,以下便为大家呈现道家引人入胜的优美诗词。——编者按
道家隐士(资料图)
道教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奇丽的浪漫世界。与道教相关的诗词歌赋,大致分两种,一是道教人物写的诗词歌赋,二是非道教人物写的关于道教的诗词歌赋。在道教诗词的影响下,古人的处世哲学也是道法自然,不仅能入世,也能出世。道教主张轻功名,重生命,《道德经》以虚静无为、冲退自守为事,这种“夫为不争”的观念使得人们在失意之时能够得到一种自我解脱。在这种处世哲学下,在一种淡泊的心态下,道教诗词有了更多的风采,其犹如空山幽谷传来的悠悠萧声,与自然融为一体,典雅飘逸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绝美的道教诗词吧。
《山隐》吕岩
松枯石老水萦回,
个里难教俗客来。
抬眼试看山外景,
纷纷风急障黄埃。
吕岩,一名岩客,字洞宾,唐末、五代著名道士,号纯阳子,自称回道人。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。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吕洞宾。其里籍、生卒年均不详。吕洞宾本儒生,因科场不利,而转学道,隐居终南山,活动于关中等地。
《山隐》一诗描述了修道隐士的山居生活与心境。“松枯石老水萦回,个里难教俗客来”。文辞典雅,飘逸洒脱,对仗工整,意境优美。“抬眼试看山外景,纷纷风急障黄埃”。辞工韵美,立意优雅。化平淡为神奇,化深奥为浅显,化抽象为具体,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。动静结合、虚实结合等的不同,抒情方式有借景抒情、寓情于景、情景交融、情景相生,一切景语皆情语。
《牧童》吕岩
草铺横野六七里,
笛弄晚风三四声。
归来饱饭黄昏后,
不脱蓑衣卧月明。
《牧童》,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,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、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。
《梧桐影》吕岩
落日斜,西风冷。幽人今夜来不来,教人立尽梧桐影。
从全词所写秋景和所抒幽情看,显然是吕岩早期的作品。“落日斜,秋风冷。”首先烘托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,虽只有六个字,却字字珠玑,不仅点染出秋天黄昏的冷寂,而且衬托出词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,更为下文“今夜”蓄势,巧妙地伏下一笔。从全文分析,词人与友人早已相约在先,“今夜故人来不来?”是自问,还是问人,抑或问天地星月?可见那焦急烦怨中的思念之深、盼望之切。那么末句“立尽梧桐影”则意蕴极深,寥寥五字,字字传神,处处含情。吕岩的词,正如传说中他的神仙踪迹,飘忽无定,不可捉摸。
《道情》白玉蟾
白云黄鹤道人家,
一琴一剑一杯茶。
羽衣常带烟霞色,
不染人间桃李花。
《道情》相传为宋代道教南宗第五世祖紫清真人白玉蟾所作,共有四阙,这一段最具道人隐士风范。白玉蟾才艺过人,精通儒释道三教,擅长诗文书画。作为一代宗师的白玉蟾,毕生坚毅求道,而且以其文才书画两绝闻名于当时人文荟萃的江南社会,成为海南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文化名人。
《山前散策》白玉蟾
月影黄昏后,
诗天眼界宽。
野香寻得见,
石背一枝兰。
《山前行散》白玉蟾
人在莺花里,
春归杖屦中。
风迎何处鹤,
宿我洞门松。
《八月三日即事》白玉蟾
烟冷浑沾水,
溪清可数鱼。
鸦翻千点墨,
雁草数行书。
今日征帆下,
前年上国初。
诗盟寒复讲,
无酒兴何如。
《早春》白玉蟾
南枝才放两三花,
雪里吟香弄粉些。
淡淡著烟浓著月,
深深笼水浅笼沙。
以上这几首诗为历代评论家所称道,这些诗真正的佳妙之处是那种自然的寄情于山水的悠闲清丽,飘逸典雅的隐士情韵。诗人观察入微,笔法细腻,诗中有画,话中溢情,简直是一位山水画高手。
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,他学究天人,对道教也有深入的探究,他的作品也染上了道教的色彩。苏东坡的道教情怀充满了其一生。至今,在道教坛场上还有一段高功白文据称便是苏东坡作,
高功白文曰:
稽首天中天,
祥光照大千。
八风吹不动,
现出紫金莲。
从此诗中,可以看出苏东坡道学的修为。另一首《留题仙都观》也是他道学修为之作。
《留题仙都观》苏东坡
山前江水流浩浩,
山上苍苍松柏老。
舟中行客去纷纷,
古今换易如秋草。
空山楼观何峥嵘,
真人王远阴长生。
飞符御气朝百灵,
悟道不复诵《黄庭》。
龙车虎驾来下迎,
去如旋风抟紫清。
真人厌世不回顾,
世间生死如朝暮。
学仙度世岂无人,
餐霞绝粒长辛苦。
安得独从逍遥君,
泠然乘风驾浮云,
超世无有我独行。
这首诗中出现了楼观、真人、飞符、《黄庭》、龙车、学仙、度世、餐霞等等充满了道教意蕴和道教理念的词汇,苏东坡以此表达了他对登上神仙境界的向往。正如《左庵词话》中的评价,“此老不特兴会高骞,直觉有仙气缥缈于毫端。”
原文标题:自然的萧声:道家诗词的奇丽意象
免责声明:本网站发布文章及图片除特殊标注原创内容外均为网络整理,已知原作者及出处均已标注,著作权以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内容侵犯到您以上权益,请发邮件至web@ilong.cn,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。